TUI休后,总算过上了一段安静恬淡的日子,我的眼里心里都获得了前所未有的清静。然而,闲了没几天,却被母亲的两次骨折,两次抢救,搅得我们两个坐立不安,心神不定。 $}IG+,L
第一次是台风“灿鸿”来临的那一天,百岁老母拄着拐杖,一摇一摆走着想去关大门,一不小心,仰面跌倒,后脑着地,颅骨骨折,脑组织出血,经人民医院抢救,总算挺了过来。其间老伴整日陪护,我也跟着受累。 Y4w]jIv
出院回家后,母亲能下床活动,拄着拐杖走路,一个趔趄,跟在身后的妻哥,急忙用手去扶她,总因出手欠快,致其股骨颈部折断移位。也难怪妻哥,动作迟钝,他也是近八十岁的老人了。老伴得知,心急火燎地赶到医院看望,我也不敢落后半步。 H
"Io!{aKU
因为股骨颈部断离,颈折断面直接与肉体磨合,躺在病床上做牵引术的母亲,身体一动,那个撕心裂肺的痛啊,真的难以用语言来表述。从老母亲歇斯底里的喊叫声中,我才深切地体会到“折磨”两字的涵义。 GGo~39G
老伴天天去医院病房陪伴母亲。我看她拖着疲惫的身体,全然不顾自己,就好心地劝她,少去一次也不会罪过,因为她身体也不好。 -[J4nN &N
可她就是听不进去。她哽咽着说:“我还是再去看看老娘,看一次少一次。”“上午刚去过,现在又要去,杭州医生曾经关照过,‘说不要太劳累哇’,更何妨母亲膝下子女也不少。”我还是气急,声高地劝说她。 1;KJUf[N
她火气比我还大,喉咙比我还响,“你嘴上常挂着‘子欲养而亲不待’,眼前不是亲不待,而是母亲还活着,还有一口气,母亲含辛茹苦养育我们也不容易,我们有什么理由,不多去看看她呢?还发那么大的脾气。”“子欲养而亲不待”的名句,是我逢年过节的时候,常挂在嘴边,以对父母的思念,因为我父母早逝。老伴的情感宣泄,一半是要堵我的嘴,一半是对那些个给父母生前没尽孝,死后空悲切的愤慨。 w#hg_RK(Jr
她边说边将西瓜瓢儿,装入碗中。边走边落下了悲伤的眼泪。其实不是我小心眼儿,她的身体,亲友们都知道。 am!ssF5s
没办法,她前脚急走,我拿了月饼后脚紧赶。她乘公交车,我骑脚踏车。她前脚刚到,正弯腰低头,轻轻地呼唤病床上的老娘。我后脚匆匆,则已站立在病床边,看着母亲消瘦的脸。说句老实话,我的紧跟,一半是为了相依为命的老伴,一半是为了九十九岁的老娘,俗话说:“女婿顶半子啊!”。 $9j>oUG
我们眼看着病床上做牵引术的母亲,忍受着病痛的折磨,我们又不能为其分担,真的是万箭穿心,痛啊!老伴眼含热泪,轻轻地叫声娘,老娘慢慢地侧过头,微微地睁开眼睛,露出一丝苦笑。“娘,我给你带来了西瓜。”说着将瓢中的西瓜子用调羹将其捋出,然后用调羹将西瓜瓢儿,送入母亲干瘪的嘴中。此情此景,犹如嗷嗷待哺的乳燕。斗转星移,母亲变成老小人了。 r*8a!jm?
手术前,医生说还要做“心脏动态”检查,方方的盒子背上二十四个钟头,胸部贴上无数根导线,此时老娘的意识时清时糊,常不自觉地伸手想将导线扯掉。白天家人还可管住,晚上就不保险了,因为我们雇佣了护工。老伴一百个不放心,说导线一旦扯掉,则前功尽弃,护工又不同于亲人,不会全身心地呵护病人,还是我自己去陪护吧。晚上十点多了,她要去病房陪伴母亲。我说还是我去吧。此时的病房,已是鸦雀无声,雇佣的护工远离母亲的病床睡着了,只有母亲在床头灯的照明下,睁着眼睛,毫无睡意。 q6*i/"mN*
我坐在病床边,望望母亲的脸,看着母亲的手。想着母亲为我们不辞辛劳,为子女们付出太多太多,可我们不能替代母亲的病痛。想着我们也有子女,也会有衰老的时光,也许也会有不能动弹的一天。眼前惟一能做的,是陪护在母亲身旁,为减轻母亲的痛苦,出点力,尽点孝。也为下一代树立个好榜样,好家风。 FZ}^)u}o
善待母亲,愈是善待自己。 8(&6*-7=
6`iYIXnz